讲义
留言
正论:
此灵觉性,无始以来,与虚空同寿,未曾生、未曾灭,未曾有、未曾无,未曾秽、未曾净,未曾喧、未曾寂,未曾少、未曾老。无方所,无内外,无数量,无形相,无色像,无音声。不可觅,不可求。不可以智慧识,不可以言语取。不可以境物会,不可以功用到。
句解:此段正面诠释“觉性”,以及不能用二元认知的方法求取的见地。
此灵觉性,无始以来,与虚空同寿。未曾生、未曾灭,未曾有、未曾无,未曾秽、未曾净,未曾喧、未曾寂,未曾少、未曾老。
觉性无始,即其为最基本,非实有,故而不生,亦不灭,与虚空同寿,莫如说其体性无实,无生无灭,故喻同虚空。正由于体性无实,非二元合和之物,故而所有相对之分别,如“有、无,秽、净,喧、寂,少、老……”等等,皆于之无法对应。
无方所,无内外,无数量,无形相,无色像,无音声。
同理,觉性之体性空寂,亦无大小方所、数量形象,颜色音声……等等。
不可觅,不可求。不可以智慧识,不可以言语取。不可以境物会,不可以功用到。
由于觉性非二元对立之识境,故而觅求之境,俱非真实。凡人类之分别根识的认知对境,无论是分别智慧、言语逻辑、殊胜景物、禅定状态,全属虚妄。故而功用努力之修行,也只能是集资清障,祛除渐次无明而已,最终结果,是自心自明自显而已。
大圆满和禅宗一样,渐次修行,窍诀指引,其结果亦归无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