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简述临济“四夺”

简述临济“四夺”

临济禅师把人、境、夺这三个东西,组合成了四种情况。

禅定中现象消失是否意味着证悟?

禅定中现象消失是否意味着证悟?

意识对我们的现起有非常大的作用。

思维较众卑下是对治傲慢,不是让你做奴才

思维较众卑下是对治傲慢,不是让你做奴才

为了达到“没有人我”这种最基本的世界观,故意采取矫枉过正的修行方法。

思维自己较众卑下,凭什么?

思维自己较众卑下,凭什么?

傲慢是修行中很大的烦恼,所以,要经常思维“较众卑下”来进行对治。

通向证悟的每日必修功课

通向证悟的每日必修功课

一个人真的发了菩提心,再去领受窍诀,就很容易体会。

你发的誓愿,有几分真?

你发的誓愿,有几分真?

我们发的誓愿,有几分真?我们很多时候,都会非常轻率地做出选择。为什么叫“轻率”呢? 因为我们不知道所选择的到底是什么。

怎样对治修行中的怀疑?

怎样对治修行中的怀疑?

让怀疑消失的方法:其一,通过闻思祛除迷信,产生真实的见解……

“恭喜师弟会了如来禅,但是祖师禅你还没搞定!”

“恭喜师弟会了如来禅,但是祖师禅你还没搞定!”

如来禅是个渐修的方式,逐渐破去执著;而祖师禅是一下就明白本质。

其实,我们的出离心很虚假

其实,我们的出离心很虚假

其实我们心里面有很多贪着,所以我们没办法生起很真实的出离心

学习佛法理论的重要性

学习佛法理论的重要性

我们的心里很复杂,必须要靠自己观察自己。

“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灭诸重罪”的原理

“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灭诸重罪”的原理

他不知道其实所有的痛苦就来源于他的心的这种嗔恨。

座上的修行+平时的运用=断除烦恼

座上的修行+平时的运用=断除烦恼

我们一定要建立一些断除烦恼的方式和手段

别把“思维较众卑下”修成了奴才心态

别把“思维较众卑下”修成了奴才心态

你在跟人比较的时候,心里会有一种要战胜别人、要比别人有价值的强烈需求。

如何才能“学懂”中观,“倒哺”菩提心?

如何才能“学懂”中观,“倒哺”菩提心?

真正的懂,不在于我们头脑里知道这些概念,而在于心开始认同这些概念。

自他相换修法之施身观想法

自他相换修法之施身观想法

我们现在讲的施身法不需要灌顶,也不需要传承,其实是普通的观想方法,不用去尸陀林,不用做那么细致的观想,也不用诵那些咒。

高深的修行难以进入?你需要从单空逼近!(修行密码)

高深的修行难以进入?你需要从单空逼近!(修行密码)

既然不能够用这种最高深的修行去进入,我们就用比较低一点的修行往那个方向逼近,比如所谓的单空的修行。

为什么一定要对众生“恒怀珍爱”?

为什么一定要对众生“恒怀珍爱”?

要看清楚本性的话,就不能有自我,因为自我一定会带来角度。

修行会经历很多失败,必须坚持和忍耐

修行会经历很多失败,必须坚持和忍耐

修行的过程就是这样起起伏伏、高高低低,不可能直线往上走……

念佛法门明明很殊胜,为什么自己却感觉不到作用?

念佛法门明明很殊胜,为什么自己却感觉不到作用?

念佛真的有非常殊胜的效用!当你厌弃娑婆的时候,欣慕极乐才会体现在念佛上。

没有这些基础,你的修行就是空中楼阁!

没有这些基础,你的修行就是空中楼阁!

真的修得好,不是指知道很多这些理论。你的心真的是愿意为众生付出,真的是对轮回有真实的出离心,这样才管用。

你的“因果观”是专为他人设计的吗?(建议修行密码版)

你的“因果观”是专为他人设计的吗?(建议修行密码版)

我们的因果轮回观念一旦牵涉眼前利益,会立即忘记因果、轮回等,只会根据利益去取舍,说明我们骨子里根本就不相信因果。

做拿捏别人的“甄嬛”,还是做拿捏自己的菩萨?

做拿捏别人的“甄嬛”,还是做拿捏自己的菩萨?

修行人不能用流行的丛林原则去判断事物,不能以人我为基础去争利益、起争论、拿捏别人,否则是做拿捏别人的”甄嬛“,而是要做拿捏自己的菩萨。

从初学到开悟,要做哪些“积资净障”?

从初学到开悟,要做哪些“积资净障”?

从初学到开悟,要做思维、修行觉受、证悟,这三种不同层面的“积资净障”。

一个利用身体开启慈悲心的方式

一个利用身体开启慈悲心的方式

慈悲心的修法:如是众生受苦如同苦在自身上,那就恒时会为众生拔苦。

 你的修行可能走错了?

你的修行可能走错了?

对付我执,你没办法用激光去射它,概念上的分析也不管用,而需要发菩提心。

四前行的正确打开方式(下)——如何建立正确的三观

四前行的正确打开方式(下)——如何建立正确的三观

建立真正准确的世界观并深入相续,才会生起真正的出离心。

四前行的正确打开方式(中)——正确的三观

四前行的正确打开方式(中)——正确的三观

相信佛法、相信遇佛法难、相信修佛法难,这个本身也是世界观、生命观、价值观。

四前行的正确打开方式(上)——一些错误示范

四前行的正确打开方式(上)——一些错误示范

暇满难得、死亡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实际上说的是三观:世界观、生命观、价值观

明白这三个发愿和四个层次,你的菩提心会更真诚

明白这三个发愿和四个层次,你的菩提心会更真诚

发愿归发愿,现实生活中完全背道而驰,这就真的叫人格分裂。

懂得原谅别人,其实是对自己的奖赏

懂得原谅别人,其实是对自己的奖赏

作为修行人,生起菩提心的要求都是拿来对准自己的。

修行关爱众生,让自己的习气不伤害周围的人

修行关爱众生,让自己的习气不伤害周围的人

菩提心的道理很简单,也说得很反复,大家要耐心,因为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积,同时还是心的训练。

确定法性的时候总会出错,错在哪里?

确定法性的时候总会出错,错在哪里?

前五识如果以人我(自我)的方式出去,它就是被污染的。

如果真的有菩提心,证悟易如反掌

如果真的有菩提心,证悟易如反掌

菩提心的修行,对人我执的消减、贬抑有巨大的作用。

单空可以倒哺出离心和菩提心

单空可以倒哺出离心和菩提心

我们可以在修出离心的同时,又去修菩提心以及闻思空性正见,甚至可以去修单空。

世间的关爱已不足,剩下的生活怎么过?

世间的关爱已不足,剩下的生活怎么过?

你要产生世俗菩提心,就必须珍爱众生,因为珍爱众生才能积资净障,产生世俗菩提心。

禅宗的参与中观的破的异同

禅宗的参与中观的破的异同

禅宗在参的过程中,很多东西都丢掉,它跟中观的破是一样的。

掌握所破就是要瞄准目标

掌握所破就是要瞄准目标

掌握所破就是要瞄准目标,抓住我们修行要干的事。

总说幻化八喻

总说幻化八喻

幻化八喻有八个比喻:如梦、如幻、如光影、如阳焰、如水月、如回响、如寻香城、如幻化。

怎么运用中观的理去破心的实有性?——金刚屑因

怎么运用中观的理去破心的实有性?——金刚屑因

如果我们在现量中体会到心的本性是空性的话,结果是什么?——开悟!

由观入止和由止入观,你该怎么选?

由观入止和由止入观,你该怎么选?

“由止入观”叫做在修行上找见解;“由观入止”叫做从见解上产生修行。

打拳有心要,修心也有心要

打拳有心要,修心也有心要

修心得有一定的方法和理论,这些理论和方法就叫做心要,所以称为《修心七要》。

自他相换修法之呼吸观想法

自他相换修法之呼吸观想法

呼吸法的观修要让自己的心变得坚强、变得广博、变得敢于承担,要培养这样的心。

切断我执的修法

切断我执的修法

反反复复地观察身心五蕴,去看到底哪一个部份具备个体和主宰

观心的三个层面

观心的三个层面

观心三个层次:第一观心所,第二观心态,第三才是观心是什么。

幻化八喻之如梦的修法(上)

幻化八喻之如梦的修法(上)

如梦的意思就是先通过这些胜义的理论,抉择出所有显现都是没有实质的,像梦一样的东西。

修人无我的最大的一个窍决

修人无我的最大的一个窍决

我们总误认为是“我”在快乐,其实就是心在快乐而已。但心又不是“我”——修“人无我”的最大的一个窍诀就是这个!

干货:教你体会阿赖耶识

干货:教你体会阿赖耶识

心没有意识的状态,就是阿赖耶识的状态。

教你走出证悟“人无我”的第一步!

教你走出证悟“人无我”的第一步!

这一切的流动(包括意识)只是阿赖耶识的自然迁流,从来没有一个主宰者。

遇到恶劣众生,要视如意宝一样加倍爱惜

遇到恶劣众生,要视如意宝一样加倍爱惜

当你受到伤害的时候,能生起珍惜对方之心,哪怕是一个念头,地狱就消失了。

禅宗祖师是怎样和弟子一起过元宵节的?

禅宗祖师是怎样和弟子一起过元宵节的?

元宵夜明,火树银花。禅宗祖师在这一天又会和弟子们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