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个体生命而言,最大的苦难是什么?
三观是否正确,决定个人乃至群体的祸福苦乐。

什么是中观所说的“真”、“假"
这个世界所有的现象全部都是假象,没有一个是真实的。

让人生重新“洗牌”的办法——改变世界观
佛教的世界观告诉我们生命极其有希望。

这样的快乐,欺骗性极强
大多数人获取快乐的方式其实是错误的。

佛教徒的“味道”,为何修了多年还是没有?
瞄准修行用力的方向,就不会瞎用力。

佛教最彻底的世俗谛告诉你:心如何捏造虚幻世界
佛教的世俗谛认为这个世界仅仅是心的分别作用。

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心识清净后一种自然的结果
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心识清净后一种自然的结果。

若你发现无论外界怎么变化,心都是安乐的,这就叫 “ 天天都是好日子 ”
无论外界怎么变化,你的心都是安乐的,这就叫“天天都是好日子”。

生活也有好的一面,为什么佛陀总要我们出离?
长期闻思,我们才会形成准确的世界观、生命观和价值观,才会产生真实的出离心。

证悟者的穿越时空,是“穿越剧”里演的那样吗?
证悟者的穿越时空,不是影视剧里编造出来的“穿越”,而是能够了知所有发生的事。

佛法是怎么解释世界的?
佛法里面认为世界是怎么回事呢?它是怎么来解释世界的?它有很多很多层面和层次的解释。

自讨苦吃,皆因无明
怎么来理解“无明”呢?

解脱:是永恒的安乐,不是实有的安乐!
当我们感受到外境不是实有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解脱了。但是要感觉到这个外境彻底不实有,就是法性定!

佛法与东西方哲学第13课
昨天讲了洛浦山元安禅师去参夹山禅师的故事,这个故事基本说的见地方面的事,这是禅宗的特点……

佛法与东西方哲学第05课
现在继续交流沟通:佛教哲学跟其他哲学的区别。

佛法与东西方哲学第04课
昨天讲到了胡塞尔的思想,现场有人来说没弄清楚,手机上也有人来问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人觉得讲的时候讲冲突了,有可能是当时讲得太快了

佛法与东西方哲学第08课
今天明天跟大家交流佛教的哲学到底说了些什么?跟前几天讲的西方哲学、东方哲学的差别在哪里?
佛教和东西方哲学的不同之处有哪些?
我们先对比佛教和西方哲学,再对比佛教和其他东方哲学。
佛教属于常见的世界观的三个分类吗?
佛教非常的具体和普通,它可以融化在我们的思维和生活。

佛法与东西方哲学第15课
今天讲龙树菩萨的故事,为什么要讲龙树菩萨呢?因为他是中观的祖师

当上帝产生“要有光”的念头,上帝就是空性的
如何证明世界不是由客观精神创造的?

初步了解一下佛教和普通人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和认知。

佛教世界观与现实生活 03 | 东西方哲学的根本差异:禅定
东西方哲学观察世界的根本差异是禅定,但都是二元对立的认知;而佛家观察世界的根本最彻底,是非二元对立的认知。

主、客观唯心主义对我们生命的影响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的“神”,对我们的生命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它不会得到寻找心的这个过程的快乐和究竟解脱的快乐。

佛教世界观与现实生活 02 | “一切境相由心现”是唯心主义哲学吗?
佛教的“一切境相由心现”是唯心主义哲学吗?其实佛教是说,心不是由物质产生的,反而这些物质是由心产生的。

佛教世界观与现实生活 01 | 观察世界的两种方式与三大世界观的形成
观察世界的两种方式与三大世界观的形成,不同的世界观,对每个人的行为、思维、生命、未来,乃至于发财、家庭、情爱这些现实的问题,都有直接的作用。

佛教被哲学家和世人赞叹的几大原因
佛教被世人赞叹的两点,其实归结起来就是智慧跟慈悲。

佛教与其他哲学: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天上天下无如佛”,就是说佛教的见解是最高的——为了得出这个结论,要去进行比较pk才行。

希腊第一勇士为什么跑不过乌龟?数学第二次危机有解吗?
存在现象,但没有办法找到实质,就可以证明所有的事物“现而无实”,基本粒子的假设就被推翻了,虚空也被推翻了。

为什么你不是上帝造的,世界也不是?
如果客观精神绝对不变化,那它怎么发挥作用?怎么跟我们的精神发生联系?而它一旦发挥作用,它就是变化的。

佛法与东西方哲学第09课
昨天基本上把佛家哲学,佛家对世界的看法,本质是什么,用比较深的方式跟大家讲了一下

佛法与东西方哲学第16课
大家一定要学会踏实地修行,很真诚地投入闻思,别骗自己。

佛法与东西方哲学第14课
上节课讲了三平义忠禅师的偈子:即此见闻非见闻。无余声色可呈君。个中若了全无事。体用何妨分不分。

佛法与东西方哲学第12课
为什么要讲这些公案呢?这是古代的大德们,在实现佛教哲学中所发生的故事,修证就是去实现佛教哲学

佛法与东西方哲学第11课
佛教哲学是可以被实证的,不仅仅是思辨上的东西,还牵涉到修行、到最后境界的问题,由此产生一系列表述上的麻烦。

科学易于推广,为何佛法却难?
佛法没办法通过具相进行沟通、进行共证,所以很容易引起误会。

智能机器人AI和人类的区别
AI有快乐吗?AI是没有快乐的,AI也不会有痛苦。

为什么人们更愿意相信科学是正确的?
科学的凭什么确立自己的正确性?可靠吗?

信仰和科学冲突吗?
对主张、主义,对某人、某物的信奉,都一定会带来相应的思想。

一锤定音:ChatGPT会取代我们吗?
区分“人”和“机器人”,就是:机器人没有真正的情感。

实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破实有?
实有是什么呢?就是发现有一个事物能够承担得起“一”的这个标签。

为什么拥有那么多,我还是不快乐?
我们去制造物质,或者是制造一种良好的社会关系,最终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快乐。

信仰真的是科学的死敌吗?
信仰是什么?信仰反科学么?

三相推理的第三相是必要的吗?
一个命题成立,其逆否命题一定成立。我们的因和立宗其实就是一个命题。那第三相推理就不必要了吗?
品品佛教,治好你的不由自主
佛教离不开两个东西:一个是止,一个是观。
缺了它,我们热衷的传统文化就缺了魂儿
没了内观,没了禅定,真正的传统文化无人继承。

品品大儒,治好你的精神内耗04——亚圣孟子以及历代大儒
如何养浩然之气?

吕洞宾的《百字铭》,道家修好禅定真的可以成仙!
一部真的修仙秘籍。

品品道家,治好你的仙侠幻想
禅定对于道家来讲,完全不是什么额外之事,而是同他们的修行息息相关、一脉相连。通常“道士”会给我们两个印象,一个是像电影里演的那样会捉鬼,一个是会打坐。

品品大儒,治好你的精神内耗03——庄子眼中的孔子
历代大儒修定的很多,要介绍的话,首先就要说到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孔子本人其实没有留下太多关于禅定的著述,而与他同时代、又专门和他捣蛋的庄子,却写了很多这方面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