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故事:
取《憨山大师年谱疏注》中几个章节讲述。此书为东海那罗延窟侍者福善记录,吴越开元府治弟子福征述疏。
福善:号知微,《憨山大师年谱》和《梦游集》之记录者。他不避险难,自始自终跟随憨山大师,修为造诣极高。《憨山老人自序年谱实录》记载:“万历十五年(1587年)丁亥,予四十二岁。......秋八月,胡中丞(胡顺庵,中丞:巡抚)请告归田(告老还乡),乃携其亲子,送出家为侍者,命名福善。”《憨山大师年谱疏》云:“(我,福征)于憨祖东游时,得遇书记侍者善公(福善)知微。既于净慈(净慈寺)宗镜堂,晨夕晤对(成天相处,时时交谈),相与同玄津(与他(福善)一同研习佛法)。师(福善)佐方丈笔砚事,卒成《梦游集》。憨祖一时高足,无出知微师右者。患难险阻无在不从,全集纪录,并出其手。后付居五乳方丈,主匡山法云寺,七旬坐脱(坐化)。”又云:“本师所最肯许上首弟子,无如知微师,名福善者。始则吉凶同患,六见本师临化年谱(六次出现在憨山大师圆寂前所作的《憨山老人年谱自叙实录》上面),终则奔走扶龛,详笔本师后事因缘,是为五乳肖子(是为憨山大师忠实而杰出的继承者)。”
〔吉凶同患〕本年谱后文记载:“在狱八阅月(憨山大师在狱历经八个月),供馈(供应)者,唯侍者福善一人。冬十月,发遣南行,朝士大夫,多亵服策蹇相送以津济者。出都日,侍者福善,同衲子二三人随行。”〔五乳〕五乳寺,位于庐山山南五乳峰下,又叫五乳院,最早建于宋代。憨山大师从曹溪来此,看中了这里的山水,将五乳寺扩大重建。扩建后的五乳寺,名声鹊起,一时香火大盛,游人香客络绎不绝。
福征:谭贞默(1590-1665年),字孟恂,号埽庵,又号道一居士、髯道人(道人:修道之士)等;法号福征,字梁生,浙江嘉兴人,《憨山老人年谱自叙实录疏》之述疏者。二十七岁时(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皈依憨山大师,六十一岁时(顺治七年,1650年)得憨山大师自叙年谱而述疏。明学者,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先后任工部虞衡司主事、大理寺寺副、太仆寺少卿、国子监司业兼祭酒。清初荐署司业,辞归,终老家乡。先生博览群书,号称“无所不读”,与钱谦益、陈子龙等有很深的交往。著书甚多,因乾隆时文网森严,传世的只有《谭子雕虫》、《埽庵集》、《三经见圣编》等。其中《谭子雕虫》是我国第一本关于昆虫学的专著,记述了近百种昆虫。其母严氏,笃信佛教。据《善女人传·谭贞默母严氏》记载:“严氏,工部郎谭贞默母也。家世贵盛,布衣蔬食,以金刚法华二经为常课,晚岁兼持华严,日必一卷,时为子妇(时常给儿子与儿媳妇)讲说大意。崇祯五年得疾,自知将终。方暑月,晨起,更衣沐浴,向佛前祝曰:‘某一生奉佛,果有佛缘,当令遗体不闻秽气。’即跏趺端坐而逝,逝后七日,颜色如生,异香拂然,飞蝇远避。吊奠之众,莫不嗟叹。”
一、童年往事
嘉靖(明世宗)二十五年丙午(公元1546年)●
予(我),金陵全椒县人也,姓蔡氏。父讳彦高,母洪氏,生平爱奉观音大士。初梦大士携童子入门,母接而抱之,遂有娠。及诞,白衣重胞。是年十月己亥,十二日丙申,己丑时(夜里一点钟到三点钟)生也。
白衣重胞:即包膜出生。胎儿出生后,还完整的包在羊膜囊里,如同装在一个淡黄色清澈液体的袋子中。〔羊膜囊〕羊膜囊是包住胎儿的羊水袋,胎儿就在里面发育和成长。通常,羊膜囊在开始分娩时破裂。生辰八字:出生年、月、日、时所值天干、地支,每项用两个字代替,共八字。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
予周岁。风疾作,几死(险些死掉)。母祷大士,遂许舍出家,寄名于邑之长寿寺,因易乳名曰和尚。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戊申●
予三岁。常独坐,不喜与儿戏。祖父常谓曰:此儿如木桩。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己酉●嘉靖二十九年庚戌●嘉靖三十年辛亥●嘉靖三十一年壬子●
予七岁。叔父钟爱之。母始送予入社学。一日叔父死,停于床。予归,母诒(dài,骗)之曰:‘汝叔睡,可呼起。’乃呼数声,婶母感痛乃哭曰:‘天耶,那里去也。’予愕然疑之,问母曰:‘叔身在此,又往何处耶?’母曰:‘汝叔死矣。’予曰:‘死向甚么处去?’遂切疑之。未几,婶母举一子(生了一个孩子),母往视,予随之。见婴儿如许大,乃问母曰:‘此儿从何得入婶母腹中耶?’母拍一掌云,‘痴子!你从何入你娘腹中耶?’又切疑之。由是死去生来之疑,不能解于怀。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癸丑●
予八岁。读书寄食于隔河之亲家。母诫不许回,但经月归一次。一日回,恋母不肯去,母怒,鞭之,赶于河边,不肯登舟。母怒提顶髻抛于河中,不顾而回。于时祖母见之,急呼救起,送至家。母曰:“此不才儿不淹杀,留之何为?”又打逐,略无留念。予是时私谓母心很,自是不思家。母常隔河流泪(母亲时常隔河相望,流着眼泪思念我),祖母骂之(祖母骂她:“既然这么狠心,还哭什么!”)。母曰:“固当绝其爱,乃能读书耳。”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甲寅●
予九岁读书于寺中,闻僧念观音经(即《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能救世间苦,心大喜。因问僧求其本,潜读之,即能诵。母奉观音大士,每烧香礼拜,予必随之。一日谓母曰:“观音菩萨有经一卷。”母曰:“不知也。”予即为母诵一遍。母大喜曰:“汝从何得此耶?诵经声亦似老和尚。”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乙卯●
予十岁。母督课甚严,苦之。因问母曰:“读书何为?”母曰:“做官。”予曰:“做何等官?”母曰:“从小做起,有能(有才能),可至宰相。”予曰:“做了宰相,却何如?”母曰:“罢。”予曰:“可惜一生辛苦,到头罢了,做他何用!我想只该做个不罢的。”母曰:“似你不才子,只可做挂搭僧耳。”予曰:“何为挂搭僧,有甚好处?”母曰:“僧是佛弟子,行遍天下,自由自在,随处有供。”予曰:“做这个恰好。”母曰:“只恐汝无此福耳。”予曰:“何以要福?”母曰:“世上做状元常有(每三年就会出一个状元),出家做佛祖(作佛作祖)岂常有耶?”予曰:“我有此福,恐母不能舍耳。”母曰:“汝有此福,我即能舍。”私识之(于是我将这句话暗记心中;识:记住)。
征:太息(深深地叹息),咄咄!母子团栾(团聚,在一起),作无生话(探讨无生无灭之佛法真谛)。开示恁(nèn,如此)地明,指引恁地阔,机锋恁地紧,承当恁地捷!十岁,金陵母舍子肉身;七十八岁,曹溪子肉身(肉身不坏)报母。的的大因缘,大奇特!
- 憨山大师窍诀开示——憨山大师简介及年谱02
- 憨山大师窍诀开示——憨山大师简介及年谱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