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乙卯●
予十岁。母督课甚严,苦之。因问母曰:“读书何为?”母曰:“做官。”予曰:“做何等官?”母曰:“从小做起,有能(有才能),可至宰相。”予曰:“做了宰相,却何如?”母曰:“罢。”予曰:“可惜一生辛苦,到头罢了,做他何用!我想只该做个不罢的。”母曰:“似你不才子,只可做挂搭僧耳。”予曰:“何为挂搭僧,有甚好处?”母曰:“僧是佛弟子,行遍天下,自由自在,随处有供。”予曰:“做这个恰好。”母曰:“只恐汝无此福耳。”予曰:“何以要福?”母曰:“世上做状元常有(每三年就会出一个状元),出家做佛祖(作佛作祖)岂常有耶?”予曰:“我有此福,恐母不能舍耳。”母曰:“汝有此福,我即能舍。”私识之(于是我将这句话暗记心中;识:记住)。
征:太息(深深地叹息),咄咄!母子团栾(团聚,在一起),作无生话(探讨无生无灭之佛法真谛)。开示恁(nèn,如此)地明,指引恁地阔,机锋恁地紧,承当恁地捷!十岁,金陵母舍子肉身;七十八岁,曹溪子肉身(肉身不坏)报母。的的大因缘,大奇特!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
予十一岁。偶见行脚僧数人,肩担瓢笠(僧人云游时随身携带的瓢勺和斗笠)而来。予问母:“此甚么人耶?”母曰:“挂搭僧也。”予私喜,视之。僧至,放担倚树,乃问讯化斋。母曰:“请坐。”急烹茶,具斋饭,甚恭敬。食罢,众僧起,即荷担,只手一举。母急避之曰:“勿谢。”僧径去。予曰:“僧何无礼,饭斋不谢?”母曰:“谢则无福矣。”予私曰:“是僧之所以高也。”切念之,遂发出家之志,苦无方便路耳。
二、出家因缘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丁巳●
予十二岁。居常不乐俗(经常不乐世俗之事),父为定亲,立止之。一日,闻京僧(南京僧人)言:“报恩寺(位于南京)西林大和尚,有大德。”予心即欲往从之。白父,父不听。白母,母曰:“养子从其志,第听其成就耳(但顺其志而成就之)。”乃送之。
是岁十月至寺,太师翁(西林和尚)一见喜曰:“此儿骨气不凡,若为一俗僧,则可惜耳。”时无极大师,初开讲于寺之三藏殿,祖翁携往诣之。适赵大洲在,一见喜曰:“此儿当为人天师也。”乃抚之,问曰:“汝爱做官,要作佛。”予即应声曰:“作佛。”赵公曰:“此儿不可轻视,当善教之。”及听讲(当听无极大师讲经时),虽不知言何事,然心愤愤若有知而不能达者(然而心中涌动若有所知而不能表达)。
赵大洲,名贞吉,字孟静,内江人。历官礼部尚书,武英大学士,谥文肃。
征:念憨祖当日若无此母,不得出家,不得到底童身成佛作祖矣,真佛母哉!
嘉靖四十二年癸亥●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
予十九岁。因同会诸友皆取捷(科举考试考中),有劝予往试者。时,云谷大师,正法眼(彻见正法)也,住栖霞山中。太师翁久供养,往来必留款旬月。予执侍甚勤,时闻其教。适云大师出山(正好云谷大师出山来寺),闻有劝予之言,恐有去意。大师力开示出世参禅,悟明心地之妙。历数传灯诸祖,及高僧传,命予取看。予检书笥(sì,书箱),得《中峰广录》。读之,未终轴(未及终篇),乃大快,叹曰:“此予心之所悦也!”遂决志做出世事。即请祖翁(西林和尚)为披剃,则尽焚弃所习,专意参究一事。
披剃:披起僧衣和剃发,指初出家做僧尼。云谷大师:详见《梦游集》中“云谷先大师传”。云谷大师不仅是憨山大师的引路明师,也是了凡先生的引路明师(详见《了凡四训注释》)。
未得其要,乃专心念佛,日夜不断。如是未几,一夕梦中见阿弥陀佛现身,立于空中,当日落处。见其面目光相,了了分明。予接足礼,哀恋无已。复愿见观音势至二大士,即现半身。自此,时时三圣炳然在目,自信修行可办也。
是年冬,本寺禅堂建道场,请无极大师讲《华严悬谈》,予即从受具戒。随听讲,至十玄门,海印森罗常住处,恍然了悟法界圆融无尽之旨。切慕清凉(清凉国师)之为人,因自命其字曰澄印。请证大师,曰:“汝志入此法门耶?”因示清凉山(即五台山),有“冬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号清凉(即五台山,澄观法师住此清凉地疏注《华严经》,故自号清凉)”之语。自此行住,冰雪之境,居然在目,矢志愿住其中。凡事无一可心者(对于世俗之事毫无兴趣),而离世之念,无刻忘之矣。
十玄门:又称十玄缘起。全称十玄缘起无碍法门,或作华严一乘十玄门、一乘十玄门,单称十玄。表示法界中事事无碍法界之相,通此义,则可入华严大经之玄海,故称玄门;又此十门相互为缘而起,故称缘起。十门相即相入,互为作用,互不相碍。具戒:即具足戒,具足圆满之戒,如比丘的二百五十戒,及比丘尼的三百四十八戒。清凉国师:即澄观法师,华严宗四祖。住五台山,疏华严经。后居京师,唐德宗迎入内,赐号清凉国师。生历九朝,为七帝门师。
- 憨山大师窍诀开示——憨山大师简介及年谱03
- 憨山大师窍诀开示——憨山大师简介及年谱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