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几(不久),山阴(山阴王)请伏牛山法光禅师至。予久慕之,相见,喜得坐参也(非常高兴能够同他一起打坐参禅)。与语,心相契。请益,开示“以离心意识参(详见《离心意识参》一文),出圣凡路学(超越圣凡之向上一路学)”,深得其旨。每见师谈论,出声如天鼓音。是时,予知悟明心地者,出辞吐气果别也,深服膺(深深地衷心信服)其人。
一日,袋中搜得予诗,读之,叹曰:“此等佳句,何自而得耶?”复笑曰:“佳则佳矣,那一窍欠通在(可惜尚未明心见性)。”予曰:“和尚那一窍通否?”师曰:“三十年拏(ná,同“拿”)龙捉虎,今日草中走出兔子来吓一跳。”予曰:“和尚不是拏龙捉虎手。”师拈柱杖欲打,予即把住,以手捋(lǚ)其须(胡须)曰:“说是兔子,恰是虾蟆(说我是兔子,其实蛤蟆!憨山大师笑喻自己口气大)。”师一笑休去。
师一日曰:“公不必他往,愿同老伏牛(我愿同你在伏牛山共修了此一生),是所望也。”予曰:“观师佛法机辩,不减大慧(不比中兴禅宗的大慧禅师差),见居常(平时)似有风颠态,吟哦手口无停时,为何?”师曰:“此我禅病也。初发悟时,偈语如流,日夜不绝,自不能止,遂成病耳。”予曰:“此病初发时,何以治之?”师曰:“此病一发,若自看不破,须得大手眼人痛打一顿,令其熟睡,觉时(醒来)自然消灭矣,我为恨其无毒手耳(万分遗憾的是当时没有这样的毒手助我度此难关,于是留下这后遗症)。”
师知予新正(农历新年正月)即往五台,乃以诗送之,有“云中狮子骑来看,洞里潜龙放去休”之句。问曰:“公知否。”予曰:“不知。”师曰:“要公不可捉死蛇耳。”予颔之(我点头称是)。向来禅道久无师匠,及见光师,始知有宗门作略(才知道法光禅师大有禅宗的作法、风格)。
山阴国主(山阴王)问予二亲在,乃赠二百金,为终养资。予谢曰:“贫道初行脚,自救不了,又安敢累二亲乎?”固让致光师。
憨山德清禅师开示离心意识参:只须离心意识参,离妄想境界求。但有一念起处,不管是善是恶,当下撇过,切莫与之作对。谛信自心中本无此事,但将本参话头,着力提起,如金刚宝剑,魔佛皆挥。此处最要大勇猛力、大精进力、大忍力,决不得思前算后,决不得怯弱。但得直心正念,挺身向前,自然巍巍堂堂,不被此等妄想缠绕。如脱鞲之鹰,二六时中,于一切境缘,自然不干绊,自然得大轻安,得大自在。此乃初心第一步工夫得力处也。
八、五台证道
万历三年(1575年)乙亥●
予三十岁。正月自河东同妙师上五台,过平阳,师之故乡也。师以少贫,值岁饥,父母死,葬无殓具。至是,山阴(山阴王)与一二当道助之。予为卜高敞地,为合葬,作墓志。师俗姓续,居平阳东郭,盖春秋续鞠居之后也。
时,太守胡公(福善的父亲),号顺庵,东莱人,闻予至,寓城外,欲一见不可得。及予行,公送邮符。予曰:‘道人行脚,有草屦耳,焉用此。’既行,公后追之,至灵石乃见,同至会城,留语数日,差役送至台山。
邮符:发给往来人员,准许其在驿站食宿及使用其车马的凭证。
于二月望日,寓塔院寺,大方(大方法师)主人,为卜居北台之龙门,乃最幽峻处也。以三月三日,于雪堆中,拨出老屋数椽(chuán)以居之。
塔院寺:位於山西五台山台怀镇的大白塔,寺以塔名。
时,见万山冰雪,俨然宿慕之境也。予身心洒然(畅快),如入极乐国。未几,妙师往游夜台。予独住此,单提一念,人来不语,目之而已。久之,视人如杌(wù,树桩),直至一字不识之地。
初以大风时作,万窍怒号;冰消,涧水冲激,奔腾若雷。静中闻有声,如千军万马出兵之状,甚以为喧扰。因问妙师,师曰:“境自心生,非从外来。闻古人云:三十年闻水声不转意根,当证观音圆通。”予因溪上一独木桥,日日坐立其上。初则水声宛然,久之动念即闻,不动即不闻。一日,坐桥上,忽然忘身,则音声寂然。自此众响皆寂,不为扰矣。
予日食,惟以麸和野菜,以合米为汤送之。初人送米三斗(一斗米重12.5斤),半载尚有余。
一日,粥罢经行,忽立定,不见身心,唯一大光明藏,圆满湛寂,如大圆镜,山河大地,影现其中。及觉,则朗然,自觅身心了不可得。即说偈曰:“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起灭。”自此内外湛然,无复音声色相为障碍,从前疑念,当下顿消。及视釜,已生尘矣,以独一无侣,故不知久近耳。(回到屋里,看见釜锅已经盖上灰尘了,因为一人独住无侣,也不知时间过了多久。)
是年夏,雪浪北来,特看予。至台山,坐室中,不禁其凄楚,信宿(连宿两夜)而别。冬,结一板屋以居之。
雪浪法师:明代僧人,名洪恩,字三怀,号雪浪,上元(今南京)人。十二岁在南京大报恩寺披剃为僧,受业于无极湛法师。明万历二十六年(一五九八年)住持南京大报恩寺,躬率徒众,重修大报恩寺琉璃塔。在意大利教士利马窦的著作里,也写过与雪浪法师的交往辩论。明万历三十六年(一六○七年)圆寂,六十三岁。著作《雪浪集》存世。法师姿容美俊,聪慧绝伦,多通经论。受具足戒后,虔修禅法。至于儒书经史,筮卜方技,莫不通达。而独好《华严》圆顿之学,为明朝弘传华严学之一代诗僧。生平不设大座,不事训诂,但总绾纲领,执持大体,方便善解,开示奥义。又工诗,被称为江南第一诗僧。并善书能文,在禅林文坛,久享芳誉。
憨山大师自叙与雪浪法师之谊:时(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丙寅●),雪浪恩公(雪浪法师,名洪恩)长予一岁,同归依无极大师,甚契之,时以为同胞云(当时的人都以为我们是亲兄弟)。即与恩公俱决兴复之志,且曰:“此大事因缘,非具大福德智慧者,未易也。尔我当拼命修行,养以待时可也。”是时,即发远游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