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要重视出离心的修行。
很多人一听到讲出离心,会说:“哎呀,讲出离心有什么意思啊?能不能讲大圆满、讲空性?”这样想是很笨的!如果是见解纯熟的修行人,他在讲大圆满的时候,一定会牵涉到出离心;他在讲出离心的时候,甚至也在讲大圆满。这些法全是套在一起的,没有一个截然分开的界限,并不是出离心、菩提心、空性、大圆满各自为政,互不相干,整个修法是一体的。
绝对的出离心,其实就是大圆满的空性;在出离的时候有解脱、有光明,这个就是大圆满的光明;完全安住在空性里面,一切全都是假象,就是真正的出离;没有所谓的安住,也没有所谓的安住者,但一切光明、自然,这个就是所谓的涅槃、解脱——出离心的极致就是解脱。整个佛法到了最后,一定会整合到一起去的。所以,大家不要一听到出离心就嫌弃,反而要好好听,因为我们这次学习,牵涉到很多理论,会有很多内容,包括一些要点和修法。
我们这群人,在踏踏实实地、真实地去修行出离心,去理解和实施出离心方面,都非常差劲。这导致我们读了很多书、搞了很多修行,却像在沙土上建大厦一样,地基不牢,根本不太起作用。
很多人都接受过大圆满的直指心性,而且都是真正的、甚至很厉害的上师直指的,但是他们根本明白不了。原因是什么?没有出离心。连基本的出离心都没有,怎么可能明白法性?所以,我们这群人一定要回过头来,用心去思维、去理解、去修行出离心这部分内容,我们所欠缺的就是这些基础。
聊起佛法,很多人都会说出一些名相、一些理论、一些上师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事迹,甚至会感动、流泪,但是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们没有出离心,根本就不想把这一生真正用去追求解脱。他们对佛法的信心,不过是出于生活中的需要,或者是情绪的需要,也可能是前世的善根遇缘显发,令他们呈现出一点对佛法的爱好,但心里最热爱的并不是解脱。那最热爱是什么?自己问自己!有些人甚至只热爱抖音、朋友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现在很多九零后都变成了宅男、宅女,他们连出去谈恋爱的心思都没有,整天拿着手机刷,非常糟糕。所以希望大家用心。
世俗菩提心的圆满,需要真实的出离心作为基础和支撑,所以《修心七要》的第一句话“当修前行法”非常重要。“当修前行法”,即应当修前行法,如果没有前行法,后面菩提心的修行或者空性的修行,基本上不可能实现。
当然,在没有出离心的前提下,你也可以去修空性,也可能产生一些感受,但是绝对没办法透悟。如果没有出离心,心永远体会不到放弃以后的那种无执,那种无执里面会有愉悦、有轻松、有明、有乐、有无念——尽管乐、明、无念这些作用本身是修行要避免的误区,但证悟了以后自然也能体会到这些作用。
但是,如果没有比较稳固的出离心和菩提心,即使碰到一点无执,接下来马上就开始“执”。没有出离心就是在“执”,没有菩提心就会更执自己,而且都不知道自己在执,所以根本没办法领会到那种无执。而心对那种无执的领会是直接的,虽然是自明,但它就是直接的。如果没办法直接体会,“无执”就会变成一句空话,或者自己用意识、用感觉捏造一个“无执”,觉得这个状态或境界很爽——这不是无执,这就是一个“执”。
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基础法的修行。大德们经常说“要重视基础法”,很多人听过就算了,认为听到一个窍诀,或者明白一些比较深的法义就可以了——根本不是的。修心,是心在变化。一个人即使不懂任何的理论(名相、法理),也有可能明白心的本质。因为所有的名相、法理,无非是心游舞的一种结果,即使不知道这些“游舞”,也可以知道心的本质——六祖就是这么开悟的。很多虔诚的人,没学多少佛理,可能不懂中观、唯识,但他依止了一位具德上师,慢慢被拿走很多的执著,最后经过上师直指心性,他也明白了。
当然,不是让大家不读中观和唯识,而是希望大家明白:心要明了自己,不仅仅靠读书,或者靠懂一些名相,即使懂得名相,也不见得能明白真正的本质。要明了本质,一定要去掉心本身的一些无明、执著,这可以通过大量的闻思修行去掉,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但不管怎么样,一定要去掉这些执著。去掉执著的第一步是出离心,第二步是菩提心,最后发现连执著都是多余的,这叫空性正见。“执著是多余的”意思是什么?连执著都不用去掉,因为它没有、不存在,或者叫现而无实。
这些说起来容易,就一句话:现而无实、缘起性空、自然安住、无思无想……可以说很多,但真的知道这些话的意味吗?很难明白!如果明白了,就不用来听这些课了,自己赶紧去修行。
总而言之,产生真实的出离心,并且真实去修行,是趋向解脱的一个必须过程。修前行法就是修出离心。
出离心是什么呢?出离心是一种强烈的心的状态,有两个特点:第一,深知轮回之苦,即苦谛,心要明白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真的很苦,并不是美好的饮食、奢华的住所这些,也不是想象中的殊胜、圆满、岁月静好;第二,强烈地希求解脱。出离心的心态里面,包含了这两个因素。
——摘录并整理自《修心七要》第2课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请查收这份“慈心”的座下修行指南
- 供养的注意事项之三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