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客观唯心主义对我们的生命也有影响。比如信神,信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各种各样的宗教,这对我们的生命有什么影响呢?
神学的道德约束
首先应该考虑,是否有这么一个客观的神呢?如上帝、安拉、湿婆......其实我们也没有办法用理论和实践去证明。
理论上不能证明神的存在,是有哲学观点支持的。比如,要在理论上建立一个神,不管是上帝还是安拉,一定要建立为一个全知的、无限的客观精神,但是对于他的全知和无限,你又如何去认识呢?毕竟你是有限的,而有限无法认识无限,所以你只能猜想(无限)。除非,你跟他一样(无限)。
但是,对于所谓的客观的神,哪个教徒敢号称他跟上帝、安拉一样?除了佛教徒,敢说我就是佛,认为我和佛的差别是有无明,而本质上和佛是一样的。只有佛教有这样的理论,其他的一神教是不会这样说。既然不敢说自己和神一样,又如何证明理论的正确性,如何证明神的存在?这在理论上就形成了矛盾。
在实践上,通过祈祷或者其他宗教形式,可能会产生一些心理或生理反应,从而建立了主观唯心主义。但是,精神上的反应有可能是幻觉,仍然没办法在实践上证明存在客观的绝对精神。
关于绝对精神这方面的理论有很多,黑格尔就认为世界是一种绝对精神,甚至把它落实到一些具体的人上。比如他说拿破仑是“马背上的世界精神”。这类的哲学家还有很多。
不管怎么样,理论上我们没办法证明有全知的、唯一的客观精神,毕竟谁都不是全知的,那谁又知道他是全知呢?所以这只能是猜想,形成了一种信仰。“信仰”的意思是:“我不能证实,但我相信。”理论上不能达到圆满,而又相信了,这就叫迷信。
(唯心主义者)信仰一个客观的神,依据这个神建立了善恶的标准。由于他们彻底相信这些善恶的标准,这对他们的心灵有所约束,有可能会行善积德。这样对整个社会和个体,都有一定的好处。(由于唯心主义)人会有底线,而唯物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人没有底线。
那这么说来,唯物主义者就没有善良之人吗?有的。但由于根本世界观的误区,他们没办法在心里建立彻底的善良,或是为了神所建立的标准,而不顾自己生命。那样的唯物主义者是很少的。当然,在一些狂热的精神驱动之下,有可能产生(不顾生命的)行为。但是落到最后,还是会被“人只有这一世,及时行乐最重要”的观点所左右。
而一神教或信仰客观精神的人要好很多——“我要信神,不能伤害众生,一定要遵守教义教规,不然死了以后要下地狱”……这类东西对他们的约束作用很大。比如,天主教不允许堕胎,因此杀婴的恶行就会少很多。唯物主义者就不会管这一套的,认为胎儿不是人,可以随随便便把他们绞杀了,这非常恐怖!
所以一神教等有一定的好处,但也有一些麻烦。虽然其教义对基本的善恶有约束力,但也很容易被篡改,被篡改的教义会变得很邪恶。这种例子很多,比如基督教有十字军东征,伊斯兰教的也不用赘述了。
不能让生命真正快乐和解脱
由于一神教的世界观不圆满、不通透、不清晰,很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篡改,一旦篡改,就变成邪教。另一方面,他们找不到最终的快乐。为什么呢?因为内观不够深,发现不了心的本质的快乐,不像佛教,所以这也是非常悲哀的事。
但不管怎么样,这已经比唯物主义好很多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你会发现不管是基督教还是其他宗教的团体,至少比唯物主义人群要温和很多,相互之间的关爱要多一点。
当然,这是相对而言。有人会反驳说:“有时候佛教团体里的斗争、矛盾更多呢。”佛教团体里当然也有斗争、矛盾,但杀人、偷盗这类事情,要比普通团体少很多。佛教徒受约束,有敬畏、善恶、因果报应等观点。
佛教的因果报应(理论)更完备,其他的宗教团体只是说“上帝在看着你,所以你不能做。”虽然这(对行为)也有一定的约束力,但是没有在寻找心的本质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快乐。比如,由于佛教要寻找心是什么,过程中会产生禅定。而当禅定达到初禅、二禅、三禅等境界时,其快乐很难用语言形容!这是真实的,绝对不是吹牛。
我们国内禅修中心的一些师兄,一旦上座,赶都赶不下来,他们快乐得连没有神经的头发、指甲,都是快乐的对境,那真的可谓山在笑、水在笑,到处都在笑。为什么呢?因为当心静下来的时候,他们会发现这些现象都不真实,而这不是一种简单的虚幻感,在那种虚幻感里面,会产生一种极其特别、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快乐。这种快乐,对于只是单纯信仰某个神、受一些善恶约束的人来说,是没办法感受到的。
当寻找内心达到极点,会产生开悟,甚至达到初地菩萨的境界。初地菩萨被称为“极乐地”,“极乐”正是指非常的快乐。
所谓的“极乐世界”,并不是指宇宙的哪里,有这么一块地方叫做“极乐净土”。“极乐”其实是指当你的心达到最纯净时,安住于此并达到一定级别,直到初地菩萨的境界,心的那种快乐感叫做“极乐”。那种快乐是非二元对立的——我用了一个词“非二元对立”,如果不是长期学习的人可能不太清楚,但可以暂时想象为非常快乐——而且,这种快乐永不会被摧毁。
我们平常人的快乐,都是会被摧毁的。比如恋爱,其中一方变心就完了;吃饭,胃坏了就完了;健康的快乐,身体迟早会坏的,你会老、会死的……但是达到初地菩萨的程度,那种快乐是任何东西都摧毁不了的。这不是一种想象,而是实际能够做到的事。
每一个人去践行的人,他们的心灵都会经历这些状态,甚至身体消亡了,心都还会处在那种状态里。因为心不像唯物主义所说是由物质造成的,(实际上)物质坏了,你的心还会在。其实所有的佛教内容,都是在说“心”是什么,我们要去明白它。不管是什么样的佛教法门,都是为了这个目标。(相比而言)虽然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有神的存在,这对我们的生命和社会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它不会带来寻找心的过程中的快乐,和究竟解脱的快乐。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建议结合录音阅读。】
- 05.佛教世界观的影响
- 03.唯物主义世界观对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