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课总结:开始了本经正宗分的学习。正宗分分五个部分来讲:一、明法藏因地成就净土之愿行;二、明成就极乐胜果现今安住之状况;三、释尊诲喻人天励力修善永离恶苦;四、佛光加被令刹土互现之情形;五、殷勤教诫生彼胜土之方便
第一个部分是“明法藏因地成就净土之愿行”,又分六个内容:一、往昔生世情形;二、礼赞世自在王佛申明本愿祈请开示;三、彼佛为说殊胜法要;四、持受彼法后结成四十八胜愿;五、其后专志庄严妙土以行满愿;六、愿满成佛现今安住西方。
正在学六个内容的第四“持受彼法后结成四十八胜愿。”说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如来的加持下,看到二百一十亿佛刹之后,激发大愿,准备在世自在王如来面前结成四十八胜愿。
此部分又分成七个内容:一、结成大愿于一刹中尽摄百亿佛刹胜妙庄严;二、彼佛随喜劝令宣说;三、具说四十八胜愿之相;四、彼愿不满誓不成佛之愿;五、誓欲如实成办其义之愿;六、说谛实语观察大愿是否成就;七、由此略说具足修满如是大愿。
已经学到第三:具说四十八胜愿之相。大愿的总纲为:我发誓要证到跟佛一样的无上正觉,我所住的佛刹要具足无量不可思议的功德庄严。这个总纲要贯彻到后面每一个大愿之中。
上堂课我们开始学习法藏比丘对于四十八愿的内涵总结,首先用一个偈子说明了全部誓愿的核心主题: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实际上,这句偈子就是菩提心的一种具体的表达。亦是诸佛因缘、因愿度众的极致体现。法身并不能直接度众,必须通过报身和化身度众,法身佛没有时间性,一成佛即成所有佛,但报、化二身必须依缘、依因而现。故法藏比丘依据四十八愿而成就阿弥陀佛及其极乐净土。
这堂课内容:继续学习四十八愿后面的内容。
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
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
法藏比丘当时发起猛利的悲愿:“如果我在无量劫当中不成为一切有情的大施主,普遍地救济一切匮乏安乐的贫苦众生,我誓不成佛。”
这是发自肺腑的誓愿,可见他的悲心是多么不可思议。当时法藏菩萨关注的是无量劫当中十方一切缺乏安乐的众生。这不是凡夫狭小的心量,他的愿心像虚空一般,普遍覆盖十方一切世界;又像日轮那样,要给予一切黑暗中的众生光明和温暖。由于众生在轮回当中没有丝毫的真实安乐,所以法藏菩萨要建立一个“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极乐世界,那里不会产生任何忧苦,能够如意自在地获得一切安乐,所以弥陀慈父的悲心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正是出于这种悲心,法藏菩萨才想方设法地成就一切方便,最为简易、迅速地赐予众生真实之利。所以无论是名号、光明、水、鸟、花、香等等,都能让众生获得无漏乐。这确实是无微不至,再没有比这更周到,更圆满的利他了。
如今的极乐世界具有一切安乐受用,且方便程度达到了极点,这都是依靠无量劫积累资粮才真正实现的。也就是说,法藏菩萨秉持着拔济一切众生苦的大愿,在无量劫当中行持了无量的菩提行海,最终圆满之时,就示现在极乐世界成佛。所以我们不要认为前面什么都没有,一切的功德庄严、方便善妙是成佛之时才忽然出现的。实际上无量劫以来,法藏菩萨都在实践他的誓愿,源源不断地施予众生各种利益、安乐。
譬如,在因地的时候,他的手能够化现无尽的资具,自在地赐予众生,到成佛之时,成就净土一切受用自在无碍的境界。在因地的时候,他的口中常出妙香,到圆满之时,极乐世界任运流现出无量妙香,能够普覆十方国土,闻到香的人,都能获得犹如比丘入灭尽定般无漏的安乐。因地说法做法布施也是一样的,最终达到登峰造极之时,国土中的一切色声香味触都会说法。无论是风声、鸟声、水声等等,都能自在无碍地宣流无数法音,使极乐国土的天人都能听到各自意乐相应的妙法。光明也同样,到成佛之时成就了无量光,普照到十方一切世界中时,处于幽冥当中的众生一接触就能消除三垢,脱离恶趣,得到安乐受用。
像这样成就了事事无碍的境界。整个极乐国土都是从阿弥陀佛的妙心中所流现,普施安乐的方便达到了极点。因此我们要知道,弥陀大愿最终达至顶峰、圆满成就之时,因地的每一愿都成为真实大愿,所以弥陀愿海是一种无上的成就。
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
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
四十八大愿以无量光、寿为体,在空间方面,普遍覆盖到十方无数的世界海,从时间方面,尽未来际做摄受。那么具体如何普遍地摄受一切众生呢?依靠的就是名闻十方的大愿,也就是让十方诸佛悉皆赞叹,从而使名号普传到十方,一切众生都有因缘听闻阿弥陀佛的名号,因此便可获得蒙受愿海摄受的机会。
正是这个原因,阿弥陀佛的名号响彻十方世界的每个角落。不仅是我们娑婆世界,在《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当中,十方诸佛都在各自的世界出广长舌相,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的功德,劝导国土中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
这就是弥陀愿海到达究竟圆满之时,自然示现出的事业相,也是悲心至极的一种流露。并不是像现在人追求知名度那样的心,以自私自利追求自身得到大名声,而是彻底的悲心,为了普度一切众生,而示现名闻十方。
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
志求无上尊,为诸天人师。
法藏菩萨誓愿成为一切人天的大导师,所以发誓因地的时候唯一安住无上大道。
要完成这么伟大的宏愿,必须从最初发愿一直到成满所愿之间,心心念念远离一切世间的贪染、欲望,刹那不离地安住在甚深的正念之中,时时住于法性当中,唯一以清净的智慧修持趋至无上涅槃之行,由此最终才会寂灭一切客尘虚妄法,使自心的妙力自在无碍地显发。
要真正实现最究竟、最圆满、最方便的利他,一定要具足佛果地无上的智悲力功德,这就是度化众生的本源。如果没有无上佛果的成就,那也只是徒发空愿,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发誓寻求无上菩提的果位,成为一切人天的导师。
讲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