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课总结:开始了本经正宗分的学习。正宗分分五个部分来讲:一、明法藏因地成就净土之愿行;二、明成就极乐胜果现今安住之状况;三、释尊诲喻人天励力修善永离恶苦;四、佛光加被令刹土互现之情形;五、殷勤教诫生彼胜土之方便
第一个部分是“明法藏因地成就净土之愿行”,又分六个内容:一、往昔生世情形;二、礼赞世自在王佛申明本愿祈请开示;三、彼佛为说殊胜法要;四、持受彼法后结成四十八胜愿;五、其后专志庄严妙土以行满愿;六、愿满成佛现今安住西方。
正在学六个内容的第四“持受彼法后结成四十八胜愿。”说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如来的加持下,看到二百一十亿佛刹之后,激发大愿,准备在世自在王如来面前结成四十八胜愿。
此部分又分成七个内容:一、结成大愿于一刹中尽摄百亿佛刹胜妙庄严;二、彼佛随喜劝令宣说;三、具说四十八胜愿之相;四、彼愿不满誓不成佛之愿;五、誓欲如实成办其义之愿;六、说谛实语观察大愿是否成就;七、由此略说具足修满如是大愿。
已经学到第三:具说四十八胜愿之相。大愿的总纲为:我发誓要证到跟佛一样的无上正觉,我所住的佛刹要具足无量不可思议的功德庄严。这个总纲要贯彻到后面每一个大愿之中。
上堂课我们继续学习释迦佛对法藏比丘发愿后的修行和功德叙述。说菩萨“少欲知足,无染恚痴。”、“三昧常寂,智慧无碍,无有虚伪、谄曲之心。”、“和颜爱语,先意承问。”,从出离、禅定、智慧、正直、利众到承事善知识,无不殊胜。
这堂课内容:继续学习科判“丙五”后面的内容。
勇猛精进,志愿无倦。
“勇猛”是说菩萨有大勇悍的精神。所谓“精进”,就是指永远有一股勇悍的力量,不会怯懦。“勇猛精进”就是说只要与成就无上菩提道有关,或者是成就净土、利益众生方面的事,他都有一种永无穷尽的力量。为了成办这个誓愿,在日日夜夜之中努力行持,也不会有丝毫疲厌之心,更不可能叫苦、叫累,而且在这其中能获得无量的安乐。他永远不会说“这个我不喜欢,那个我不愿意做”之类的话,他有着无尽的誓愿,完全乐在其中。
就像《普贤行愿品》中所说的那样:“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愿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大愿无有穷尽。”所以说,实际上弥陀四十八大愿就是普贤行愿的一个具体表现,它与普贤行愿是一样的。就好比“母爱”是一个泛指词,是一个概念,它的具体内涵体现在每一位母亲身上。同样,“普贤行愿”是总说,每尊佛都有很多具体的因缘,就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其中弥陀愿海就是普贤行愿广演出的一大杰作。
“志愿无倦”,说的是法藏菩萨在无量劫当中精进行持菩萨道。正所谓“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正是由于法藏菩萨无量劫以来的精进,才使得众生一往生到这无比殊胜的极乐世界,就能迅速到达不退转地。所以说,弥陀净土法门依靠的完全是阿弥陀佛果地的加持。众生受用的就是法藏菩萨无量劫以来大愿大行的结晶。
专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
“清白”意思是无染,也可以说是心性本来清净,或者在一切行持之中没有各种执著的垢染等等,有多种解释方法。“专求清白之法”,意思是法藏菩萨要成就的是清净无染的国土,这一定要以净业才能成就,不可能以染业成就,所以专一寻求清净之法。
“惠利群生”是说法藏菩萨无论修持哪种清净法业,所成就的广大善根都布施给一切众生。就像是一棵大树,能够让无量众生在下面乘凉那样。
法藏菩萨在多生累劫当中专门寻求清净的法,凡是染污的法都不取受,因为以染污法不能真实利益众生。由于他心心念念为众生着想,所以在在处处唯一行持六波罗蜜多为主的无量清净行海,并且把这个善根印持起来,回向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依靠他无量劫以来行持清净法业,大悲愿海已经完全成就了。正是这个原因,极乐世界可以任运流现出无量无边的清净相,众生一生到这里,全部可以转染为净。
具体来说,阿弥陀佛就是以这样清净无染的心,来变现出极乐世界各种清净庄严的相。就像《往生论注》中所说那样,极乐世界国土庄严的总相是“清净”。意思是说国土总的体性就是清净,无论是哪种色、声、香、味、触,或者是有情、无情,乃至毛孔中的光明、一个音声、一种色相等等,无不清净。因此,清净是极乐世界的共相,它遍在一切的具体事物当中。比如极乐国土的天人所受用的都是清净的法喜乐、禅定乐,免除了一切杂染的受用境界。而且以这种力量的加持,使得他下至一念贪执我和我所的念头都没有。再比方说,那里的水、鸟、树林全部宣流清净的法音;光明照过来的时候,马上就能止息尘劳,破除无明,身心当下清净;风吹过的时候,立即得到身心安乐,犹如比丘入灭尽定一般;接触软宝时,也只会生起清净妙乐,根本不会产生染著;受用饮食等的时候,完全没有染著,心地喜乐、清净等等。诸如此类,所以说极乐世界具足“庄严清净功德成就”,一切无不清净。
而这一切清净的功德又必定只能是以专求清净之法,给众生施恩惠,由这样一种力量不断地积聚,又通过无量劫以来逐步升进,最终才能成就的果地不可思议的境界。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利他的能力已经登峰造极,能够在这样一个无边际的国土当中,对无量的众生一时之间普施清净。极乐世界完全是从佛的果觉中,随着因地的愿力而任运流现的,正因如此,才说极乐世界的无量庄严悉皆不可思议。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
“恭敬三宝”,就是指对于佛、法、僧三宝,在一切时处恭敬地供养、依止。“奉事师长”是说,对于自己的师长,也是非常恭敬地承事。因为佛、法、僧三宝是一切利乐的源泉,师长、善知识也是赐予加持,长养法身慧命的根源。所以,对他们恭敬承事能够成就道果的一切功德。
以大庄严具足众行,令诸众生功德成就。
平时在自己的身心上“以大庄严具足众行”。所谓的“庄严”,比方说像我们这间屋子,可以挂上华丽的灯具,摆设沁人心脾的鲜花,贴上精美的壁纸,陈设豪华的家具等,从各个方面来作装饰。而此处则指的是心地上的庄严,心地上只能用万善来作庄严。确切地说就是指菩萨在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来的一切行为,这些都是庄严。这包括了内在的智慧、慈悲,外现的种种利生方便,以及所有的礼拜、供养、说法等等,这一切都是菩萨的万行庄严。
这样具足众行庄严后,能够“令诸众生功德成就”。意思是说,只要内在有证悟的功德,那么外面显现出来的各种行为,可以使众生一接触就得到利益。这就是大菩萨以自己内证的功德,出现的教化事业。
从因地来说,法藏菩萨以大庄严的行为跟很多众生结缘。众生一见到法藏菩萨的身相、光明,听到他说法的音声,或者稍有接触,就会油然生起善心,种下很深的善根,逐渐能成就各种功德。到果地时,利益众生的事业到达登峰造极的地步,也就是阿弥陀佛成为了一切众生的怙主。他在极乐世界无量大众海会当中,如同须弥山高于一切群山那样,无比尊胜。这个时候,下至阿弥陀佛的一句音声、身相、光明等等,都能使接触者毕竟成满功德大宝海,有这样不可思议的利他成就。
正是由于法藏菩萨累劫功行的圆满,所以当他成佛时,就具有了无比的利他能力。而我们之所以想要生到极乐世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想要获得阿弥陀佛的加持。就像《往生论》中讲的:“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依靠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大威神力的住持,能使众生一往生极乐国土,就入于正定聚中,再不会退转,不会偏离大乘道。也就是阿弥陀佛能够住持往生者的心,能够强有力地把国土人民的心直接引向无上菩提,使他不会往其他方向走,不会有一刹那的偏离,不会有一刹那的退步。这就好比一粒种子,原本入水则腐,入火则焦,但是经过不朽药涂过之后,在水里不烂,在火中不焦,得到因缘便能生果。同样的道理,我们一往生到极乐世界,得到阿弥陀佛神力的住持,佛的力量就入到你心里。从此之后,你心上的菩提种子便会永远坚固不坏,再回入娑婆度化众生时,也决定不会迷失自性。
为什么极乐世界叫做功德极殊胜的国土呢?这就是佛果地功德的加持,能使得一个带业往生的凡夫,立即登入不退转地。或者说就是由这无量功德庄严的功用,能让众生的心识一接触到就发生转变。无论是哪种种性的众生,生入极乐国土后,都会毕竟成佛,而不会落到轮回和二乘当中。并且在往生后能够极迅速地显发自性本具的广大功德。这一切都是阿弥陀佛能够赐给我们的,也可以说是阿弥陀佛利他成就到达顶峰的一个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