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课总结:开始了本经正宗分的学习。正宗分分五个部分来讲:一、明法藏因地成就净土之愿行;二、明成就极乐胜果现今安住之状况;三、释尊诲喻人天励力修善永离恶苦;四、佛光加被令刹土互现之情形;五、殷勤教诫生彼胜土之方便
第一个部分是“明法藏因地成就净土之愿行”,又分六个内容:一、往昔生世情形;二、礼赞世自在王佛申明本愿祈请开示;三、彼佛为说殊胜法要;四、持受彼法后结成四十八胜愿;五、其后专志庄严妙土以行满愿;六、愿满成佛现今安住西方。
正在学六个内容的第四“持受彼法后结成四十八胜愿。”说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如来的加持下,看到二百一十亿佛刹之后,激发大愿,准备在世自在王如来面前结成四十八胜愿。
此部分又分成七个内容:一、结成大愿于一刹中尽摄百亿佛刹胜妙庄严;二、彼佛随喜劝令宣说;三、具说四十八胜愿之相;四、彼愿不满誓不成佛之愿;五、誓欲如实成办其义之愿;六、说谛实语观察大愿是否成就;七、由此略说具足修满如是大愿。
已经学到第三:具说四十八胜愿之相。大愿的总纲为:我发誓要证到跟佛一样的无上正觉,我所住的佛刹要具足无量不可思议的功德庄严。这个总纲要贯彻到后面每一个大愿之中。
上堂课我们继续学习法藏比丘对于四十八愿的内涵总结,学习了三个偈子,
分别说明了法藏比丘全部誓愿的一些内涵。“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此首偈子说明法藏比丘想要满足众生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表明法藏比丘希求用名号更多更广地利益众生。“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志求无上尊,为诸天人师。”则是法藏比丘希望尽快成佛以利益众生,故而全然安住于净慧之中。
这堂课内容:继续学习四十八愿后面的内容。
神力演大光,普照无际土,
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
开彼智慧眼,灭此昏盲暗,
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
功祚(zuò)成满足,威曜朗十方,
日月戢(jí)重晖,天光隐不现。
这是成就色身无量光明的大愿。法藏菩萨的悲愿是要普度十方一切众生,而他的重点就是要成就无量光明,由此摄受一切念佛众生归入净土,所以再次发起成就无量光的大愿。这是在弥陀愿海当中,和名号同等重要的一条大愿。所以我们常常说,弥陀悲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这就是愿海的特征。
诸佛成道时示现的色身光明,是随着因地发愿的不同而自然显现的。阿弥陀佛示现色身光明时,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就相。光明能够普照到十方无量国土,无所障碍,这与其他佛成道之时示现照多少由旬、多少国土截然不同。因此本经中也说:“阿弥陀佛光明……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极尊也。”(吴译)
由于这种无量光的成就,使得十方世界的众生感觉跟阿弥陀佛没有距离,跟极乐国土也没有距离。这种光明一直能够延伸、渗透到一切众生的心中,众生一旦与光明相合,就会被摄持而往生,也就是阿弥陀佛的愿海慈航是以光明相普遍到十方世界来接引众生的。其实众生获得加持,当时就沐浴在佛光当中,众生念佛都是在佛光中念,往生也是在佛光中往生的。
所以法藏菩萨这样讲:未来我一定要以不可思议的威力,演出无量的大光明,普照到无边无际的国土当中,以光明大作佛事。一经光明照触,众生心中贪嗔痴三种黑暗就会消除。而且光明能够摄受众生,将众生从众多的厄难之中拔济出来。
外在日月等色法的光明只能照射一定的范围,且照不到阻隔之内。它只能遣除空间中的黑暗,不能遣除内心的无明。但是,阿弥陀佛的光明完全超越了这种体性,光明的覆盖程度是无边的国土;光明的功用,是消除内心的愚痴黑暗,能够开启智慧眼,照见一切万法的实相。光明能顿时将众生从恶趣之中拔济出来,从而打开善趣之门。
善、恶趣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暂时的解释,恶趣指地狱、饿鬼、旁生,善趣指阿修罗、人、天。但究竟来讲,天、人、阿修罗也是恶趣,因为他们并没有脱离轮回,只是堕落恶趣前的休息,紧随其后的结果必定是堕入恶趣。因此,只有彻底超出了惑、业、苦的循环,才是真正到达了安乐善趣(这个善趣就是指净土)。佛光起到的作用就是摄持念佛众生。众生一旦被佛光摄受,就能往生到净土。因此说,光明开启了通入净土究竟善趣的大门。
功德圆满,真正成就了佛的无量光明时,在这样明朗的佛光当中,日月完全隐没不现。所以,阿弥陀佛的光明是非常炽盛的。我们念佛时一旦得到了佛光的加被,就像太阳出来霜雪当下融化那样,会使你念念之间消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成满无量福德。就像《往生论注》中所说,如果你内心真正达到了至心、专一、相续不断,以佛光就能够圆满一切所愿。
所以,光明是不可思议的,不是外在物质的方便,而是佛智慧的体性。
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
常于大众中,说法师子吼。
法藏菩萨又发愿说:愿我为一切众生开启内心的法藏,广泛布施无量的功德宝,在大众之中说法作狮子吼,从而使他内心本具的一切功德法无余显现,而成为大宝藏的持有者。
这里“开法藏”、“功德宝”、“狮子吼”,都是指究竟一乘了义如来藏法门。诸佛成道之后,就是想以说法的方式开启众生的觉悟,让他明白自性本具的无上法藏,而且以方便将宝藏打开,这就叫做“广施功德宝”。 这是真正的慈悲。并不是一样一样地把功德宝送到你手上,而是通过说法,帮你把这个法藏打开,这样本具的功德宝藏就会自然现前。为此,顺应无量众生的根机、意乐,诸佛宣说了无数的善巧法门,最终就是要将众生接引到这秘密宝藏之中。
所以法藏菩萨的悲愿,就是要尽未来际相续不断地在无数会众当中宣说无量的法门,做大狮子吼。最终完成大愿、示现成佛、成就净土的时候,确实在国土一切处宣流法音。不仅是以主尊的身份来说法,而且器世界的一切水、鸟、风声等都能宣流法音。这些全部是阿弥陀佛的智慧所现,都能宣说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等三十七道品所摄的无量佛法。这些佛法一经传入众生的耳中,能使他们当下心开意解,此即“说法狮子吼”、“广施功德宝”的最终成就。正是由此大愿,众生一往生到极乐世界,时时都能自在地闻法,念念都在增长菩提善根,所以能够速疾成就无上正觉。这就是最终开启众生心中的秘密宝藏,流现出无量无边的功德妙宝的涵义所在。
所以说,弥陀愿海全部可以归摄为愿一切众生成佛。每一种方便都为此而施设,而且都已获得最究竟的成就。
供养一切佛,具足众德本,
愿慧悉成满,得为三界雄。
“供养一切佛”代表修福德。佛是无上的福田,如普贤十大愿王中所说“广修供养”,阿弥陀佛在多生累劫当中对于十方无量诸佛兴起无边的供养,由此具足无量的善根福德,就能够给众生带来无量的安乐。
在佛经当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比喻,一个穷人如果以自己的能力去积累财富,纵然历经多年也只能积累极少量的钱财。如果他得到一个如意宝,那么瞬间得到的利益就远远超过前者。或者一个人原本十分贫穷,当他遇到失散多年身为大富长者的父亲,并归投于他时,便可继承父亲的一切财产。与比喻所说的一样,众生往生极乐世界都是得到阿弥陀佛无量福德海的加被,所以能够任运获得相好光明、衣食受用、神通智慧等的利益、安乐,使你顿然成为一个具有无量功德的人。
并且,法藏菩萨发愿具足无量的功德海,使自己的大愿和智慧圆满成就,从此成为三界的大雄。也就是以佛的大威神力,胜伏三界一切黑暗。
众生一往生到极乐世界,计执我和我所的心念下至一刹那也不会生起,一切的烦恼和有漏业的造作全部都销声匿迹。这就是因为阿弥陀佛已经圆满了悲愿,以佛智慧、慈悲的加被,能够完全胜伏众生心中惑业的黑暗。
如佛无碍智,通达靡不照,
愿我功德力,等此最胜尊。
这里是法藏比丘发愿获得与诸佛同等的成就。如同已得究竟果位的诸佛具有毫无障碍的智慧力,能够彻底照见十方三世一切法,愿我的功德、力量最终达到与诸佛等同,成就遍照十方三世的一切种智。
具体来讲,可以理解为法藏菩萨发愿获得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的无量成就,其实最终就是要获证海印三昧的成就。因为有了这种智慧,能够毫无障碍的彻底照见一切万法。由此则具足最广大的神通,在一念间分身无数普度众生,能够以圆音说法,能够以一光明普照十方世界等等。而且从这个智慧之中,能够顺应佛心中一切众生的愿望同时作加被。因为证得了本具的自然智慧,也就是本具的法界智慧身无余显露,所以能够达到至高无上的成就。
斯愿若克果,大千应感动,
虚空诸天神,当雨珍妙华。
法藏菩萨最后说到:我的宏愿如果能够真正实现,大千世界应该感动。在虚空之中倾听我所发誓愿的一切天神,在此时都应当降下珍宝妙花做供养。
要知道,因果不虚,有愿必定成就。此时已经出现了圆满真实的大愿,不退转的大愿,也就预示着未来的某个时刻必定要实现。因此,虚空中的一切天神,都应该为此降下珍妙花雨,大千世界应该普皆震动。因为再没有比这更惊天动地的事,也再没有比这更具有伟大意义的事了!
佛语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佛告诉阿难:法藏比丘宣说完这些偈颂后,当时整个大地出现六种震动,从虚空之中雨下无数妙花,空中有自然的音乐赞叹道:“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于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满如是大愿,诚谛不虚。
这是总结句,法藏比丘发愿后,依靠修行将这些大愿全部圆满成就,彻底实现了,所以称为真实大愿。
意思是说,法藏菩萨成佛后,一直到尽未来际,愿海都是恰如其分地起用。也就是按照大愿所设定的那样,任运流现出无边的事业,连一丝一毫的差错、空过也没有,这就叫做“诚谛不虚”。
打比方说,我们平常说的“自动化”,是指机器、设备等全部自动地按设定好的程序进行生产。这是利用了物质的缘起,在各种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让它自动运行。但这只是在世间物质方面比较快捷、方便而已,实际上不足为奇,最奇妙的是如来藏的妙力。总的来说,以如来藏为根本因,再加上发愿为俱有缘,二者和合起来,就能够任运地流现无量无边的利生事业。或者说依靠法性的力量、缘起的力量,阿弥陀佛累劫大愿大行的力量等等合集起来,在众生的因缘成熟,与阿弥陀佛大愿相应的时候,这无量的大愿就能够直接在众生的心上起作用。
因为在佛位的时候没有任何虚妄分别,而且法性周遍,它的妙力也是随因缘自然起用,这都是极其不可思议,无法测度的事。这不仅不是我们凡夫的境界,就连无数的圣者阿罗汉共同运用他们的智慧,对于阿弥陀佛的愿海境界,下至一丝一毫也没办法彻底了知;而且无数的圣者菩萨共同运用他们的智慧,也没办法衡量到一分。十方诸佛虽然了知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大悲愿海,但若要宣说,也是无量劫都无法说尽的。
超出世间,深乐寂灭。
这是讲当年法藏菩萨累劫修道的时候,并不是低位的菩萨(有一些解释说,他发愿的时候就已经是十地菩萨),所以根本不是以世间的分别心在做发愿修行,而是完全超越了世间的境界。
“深乐寂灭”,是指一直安住在寂灭戏论的真如中,以这种方式而圆满修持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