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立即注册
论坛 > 禅宗
发帖|
看10795|回14|收藏
拆弹专家 看全部
2020-10-17 01:40:44
这话啥意思?体现在修行时是如何?最后请以见地直接道一句,什么是暗室?
乐空无二 看全部
2020-10-18 22:41:24
这个应当是说,证到了一切显现唯心,外境都破了,心光烔烔,的阿赖识的状态!心是老僧不自知。


要说什么是暗室。。。那个就是暗室。。。暗室就是那个。。。
Adela 看全部
2020-10-21 16:00:13
单单对于这句话我的理解是:对于一切现象都很清晰地认知了(现象显还是不显已经不影响了),但是还不清楚现象的本质(还有明和不明的执着),所以会有灯下黑的暗室,以唯识的角度有可能是体会到了一切境相由心现,但是却没有完全清楚心性亦是离戏边,没能完全反观到心体是什么。
在中观的角度可能就是单空到了很深的层面,(外界的现象和念头都可以消失了),其实我认为在这个阶段可能还是有两方面的执着,一种是类似道家的无极的那种空的执着还没破,另一个方面是很像外道的不可思议的神我的那样的类似有的执着没有破(这俩只是举例啊,不是说修到这个时候了还是外道,求别打我!!因为如果我用术语说空说明,那我没办法说清楚空和明是啥,那不是白说吗?只能先这么举例了!)
都是可能哈,不保准!

如果有暗室,那么即便是烛明千里,也都是暗室!

说了是单就这句话,如果放进公案里边,是洛浦问夹山,佛魔不到处如何体会,夹山回答他就用的这句话!这个我就不乱讲了……
daisy2156 看全部
2020-10-22 21:10:26
仅仅理解,错了勿打
在修行中,应该是有能认和所认的二元,没有彻底的六根自解脱法性游舞,因为有烛明,以及暗室。
这里的二元应该是有几个方面的层次,一个是阿赖耶识状态,有能明和所明,一个是处处开悟,还不熟悉,明月未落地的状态
随照失宗,可能有点这个意思。
禅宗见解:有烛明,才有暗室,把蜡烛吹了,暗室就没了(放下放下,六根自解脱啊!)

补充内容 (2020-10-22 21:10):
处处=初初(打错字了)
圆起 看全部
2020-10-24 03:09:54
月落时相见且不说,什么是明月当空照,一口答,怎么达成和安住这种境界~~~~~
Adela 看全部
2020-10-24 23:57:39
个人认为明知定就可以达到明月当空照的状态或者境界,渐修到明知定的程度可以从单空四夺到虚幻定再到明知定逐渐加深,也有在修行的过程中因为一些因缘而直接知道明是什么(这个不是指最终知道明的本体,而是缘起性地知道),这个知道有可能是概念性的,有可能是体受性的,概念性知道很难安住,但是概念性的知道加上一点点的觉受,也许可以稍微体会到一点点明月当空照的感受,但是因为各种执着还是很深,各方面的见解并不牢固,很难保持,后面可能还是要去从单空、虚幻定这样去体会,去进入深层次的体受性的安住。
禅宗的明月当空照,犹是阶下汉说得可能还挺高的。
如果说修行,从低处分析起来的话,从观心的角度去看:明月当空照也可以分几个层次,非常非常初级的,有照但是无空,初初地学习修行开始有一些反观自心了,从最初的觉知形成一定的观照的时候,照见的是物,是念头,是情绪等等,但是还没办法去改变对以上所知的看法,仅仅知道,但是处理不了,当然这个时候不能叫明月当空照,只能说是有点小“光”照一下
然后再深一点,继续闻思,修行单空四夺,可以到有照有单空,然后渐渐娴熟,虚幻定也渐渐开始,渐渐地,可以处理所照见的状况,认知的方式开始发生改变,月更明了一些
再继续单空修到人境俱不夺,并且对除色蕴以外的其他的蕴也夺得相对熟悉了,很多情况出现都可以处理了,渐渐地可以安住于明上,一般的现象的变化不太能影响对于明的安住了,这个时候就有一点明月当空照的韵味了(明知定就开始了)。
明知定的层面其实还是可能不知道明的本体的,如果禅宗说的明月当空照是已经明白了心体,只是还需要提起这种略微造作的层面的话,上面所说的明月当空照的韵味出现,就更是阶下汉的阶下了,但是却也是过程中需要经历的阶段。

一说又说多了,你们太狠了,每次想简单点讨论你们的话题的时候,都发现想说明白自己的观点就得照着写篇论文这样去整,实在是太难了,看着好像随便那么一问,其实一想,都是老大个话题,扛不动,但是又想交流,求批评,求指正,求别踢飞得太远,因为还想爬回来继续交流!以上纯属个人的愚见,也许有些词汇用得不那么准确,但是绝对没有任何不尊重法义的发心,只是想尝试着用自己的话把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请各位前辈多多指教!
圆起 看全部
2020-10-25 01:22:19
就是你的现量的明...不用概念、也无需找寻、不需安住...唯一不加暗设前提的现量...
圆起 看全部
2020-10-25 01:25:41
关键是这个明性的部分,以人我凝成认知点,以相的方式观待成认知,这个俱生的明性,就成了俱生的无明了——暗室老僧迷。
圆起 看全部
2020-10-25 01:39:17
本帖最后由 圆起 于 2020-10-25 12:44 编辑

明月当空,其实是把明性的部分独立出来了,相的部分以空性无实质的方式也统一成一切景象为心现,这个时候,其实就丢不掉你这个明月当空了。任何相都是,任何认知力都是。

但这个时候,再烛明千里——再多觉受、境界、神通出来(保任这个明月当空,很容易有神通感出来,各种觉受境界会层出不穷,心的明性自然显发而已),其实就是阶下汉,暗室老僧,这个就是根本无明了,通常表达成明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个明里面有人我和法我的无明。

如果单空来说,就是所上的空确认了,但能上还有单空的执着,明的空性没有明白,这个时候,其实可以不管明是什么,以去执去妄的方式去明白——出离心而离相,菩提心而不住自私能动出发点,在自然觉知中慢慢抛弃二元的无明性,明月就可以落下,暗室老僧就可以自明了;抑或参禅反观、久而久之、某天磕着碰着,打翻无明漆桶,识得本来面目;抑或遇到好老师,以窍诀力戳破一层纸...  烛火就熄灭了,不需要了,因为从未有过暗室...
圆起 看全部
2020-10-25 03:11:53
本帖最后由 圆起 于 2020-10-25 03:50 编辑

再来问一遍,一口答,一句话,怎么确立和任何时候都保任“烛明千里相”“明月当空照”的境界?

(别背书、扯老师和别人说过的话,区分是概念还是境界的话,可以自己问自己,思维时是,不思维时呢?书上说的是,合上书时如何?烦恼时、病痛时、睡梦时,还是么,明月当空在哪里...如果不是的话,那就基本是思维来的、听来的,偶尔可以有觉受,或者依靠禅定串习可以,下了座、觉受过去了,就不是的话,就还没有形成明月当空的境界... 这个境界对不对呢,先不管,过程中的事,先执明、执空弄翻烦恼、弄翻纠结执着、清晰认知相续、清晰认知力再说...不然就一直老僧暗下去了...)
圆起 看全部
2020-10-25 03:38:20
明知定的打彻,就是贯穿24小时保任之,一旦明白觉性,马上就可以变成禅宗说的二六时中打彻,大圆满说的昼夜相续轮,大手印说的流水心瑜伽。但这个一下把见地和修量都捅得太高了,目前我们的层面基本还在闻思的层面讨论,说食不饱,但起码在讨论食物了、怎么去找食物了、怎么积累找食物的顺缘和去除找食物的障碍等等,吃到食的时候,其实懒得说懒得辨析,吃就完了...
圆起 看全部
2020-10-25 03:45:54
本帖最后由 圆起 于 2020-10-25 03:47 编辑

修单空定或者明知定,一个是见地之外,另外一个最大的障碍其实是人我执,所以发起菩提心、贬损我执,其实是最大的集资净障,有了一定的菩提心、我执比较弱,其实修都不用修,自然觉知就是明知定了,有人我的不安全感、有欲求、有烦恼、有执着,就破坏了...  所以对外就破相,对内就放下人我的能动了,去体会自心,这就变成了修行,其实就是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体会清楚了,其实相挺好的,觉性的庄严来的,法性的游舞来的,烦恼也挺好的,烦恼越多,法性越多,空乐越多...后面的这句纯属猜测和想象,但可期...
拆弹专家 看全部
2020-10-25 13:22:57
精彩!受益!墙裂随喜真诚研磨修行!献花!
daisy2156 看全部
2020-10-25 20:59:14
菩提心单空大光明月落茶。献上十杯。
乐空无二 看全部
2020-10-28 06:34:07
精彩!受益!强烈随喜真诚研磨修行!献花!

菩提文化 | 佛法论坛

Powered by Discuz! X3.4

首页|简易版|触屏版|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