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概括一下:
离开了对事物的贪(喜爱就希求)和嗔(恐惧就推拒)事物本身是无害的(或者伤害没有那么大),贪嗔淡了,更容易清晰地认识这件事情,痴(不清晰,不明白)也就会相应减淡!那么束缚你的东西力量就弱了,就能得到相应得松脱,这些都有在程度上的量变和质的改变(彻底摆脱)的区别!
在观想以自己的痛苦代受众生痛苦的过程中,其实真正受益的并非所观想的众生,而是自己(降低我执,在烦恼中获得松脱)是这样的行为减轻我们对病痛这件事情上的贪和嗔,降低我们认识不清病痛和自身的痴,降低病痛对我们的影响,从而从病痛这个烦恼中脱离出来,获得针对病痛这件事上的“解脱”。这样也是人我执的松脱,有利于最终去认清本性。
以上是我们现代人容易接受的原理,也是从清障的角度去说,对于在放弃自己的利益的希求(ps:虽然你并没有真的放弃什么真正的利益,因为你希望病好病也不会好,但是那毕竟是之前一直依赖的一种惯性的精神安慰,而且不真的做并且坚持做,没办法知道自己曾经坚持的精神安慰是毫无意义的)真心为了众生利益去做一些努力得时候会获得菩提心带来的巨大的功德(积累资粮),那就不是简单的一些文字可以说的完的了,大家可以去复习《修心七要》,《修心八颂》,《入行论》等说菩提心功德的段落。
板凳
2020-9-13 13:21:48